新春走基层丨饮屠苏酒、制作名刺 来中国木活字印刷研学馆体验宋韵年味

吃饺子、饮屠苏酒、制作名刺……春节期间,在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的中国木活字印刷研学馆里,推出系列过大年活动,吸引大批市民前来游玩,体验宋韵年味。
走进中国木活字印刷研学馆,院子里搭起了戏台,唱起了大戏。两位越剧演员正演绎着《红楼梦》经典选段《天上掉下个林妹妹》,吸引市民驻足听戏。戏台两侧则支起摊子,吃饺子、喝屠苏酒、写福字,大院里年味儿十足。吃饱喝足后,市民们涌入馆内,体验木活字印刷术的魅力。在传承人的带领下,市民们将红纸平铺在刻有诗词的雕版上,用刷子来回刷按。不一会儿,一张张印有“岁岁年年,同欢共乐”“愿新春已后,吉吉利利,百事都如意”等祝福诗词的印刷品就完成了。随后,大家将印刷好的红纸贴在“名刺”上,邮寄给自己的亲朋好友,这就是宋代流行的“飞帖拜年”。“小朋友们的感觉非常好,宋韵文化他们体会得很深刻,包括一直在那边跟着师傅一起做印刷,我觉得这对于中国文化和当地文化的推广特别好。”市民谢丹丹说道。


在宋代,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,历经千年传承。2010年,以东源木活字印刷术为主体的“中国活字印刷术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“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”。记者了解到,此次中国木活字印刷研学馆以“宋韵文化”为主线,串联起系列活动,从正月初一持续至正月十五,让市民们“穿越”回宋朝,感受浓浓的宋韵年味,也让这些文化瑰宝得以传承。“我们用宋朝这种过年的宋韵年味,来把木活字文化完整地结合起来,以印刷好的名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大年这种形式,来阐述宋代人风雅的过年风味,把文化传递给我们这些孩子跟市民。”中国木活字印刷研学馆研学部主任陈安娜说道。(记者 蔡佳佳 童伟)
(编辑:徐寿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