祭奠郝权武医生
刚从微信中见到郝权武医生逝去的消息,顿觉心头一紧。记得不久前我还在湖滨与他相遇,步履轻松,谈笑自如,怎么突然就走了?
对于郝医生,我是久闻大名,过去却一直没有直接交往。2017年初夏,正在系统采访瑞籍(包括在瑞工作的)抗美援朝志愿军老兵时,通过人民医院的朋友介绍,好不容易才约定去采访郝医生。
早已退休年届八旬的郝医生仍然经常去医院,不是参加会诊疑难病症就是静静地坐在医院图书室里翻阅资料。我第一次采访的地点就在医院图书室。通过接触,相互熟悉后,我曾经多次到他家探望,还在一些志愿军老兵聚集活动的场合见到他,更多是傍晚在湖滨公园边的绿荫间见到他夫妇一起散步的身影。
在瑞安普通群众的印象中,郝医生是位医术精湛的名医,他的一把手术刀,不知救治了多少病重的人。只有了解郝权武的身世,才能更全面地知晓他的传奇一生。
他的祖籍是山西省阳泉,少年时受尽颠簸,只读完小学,因交不起学费,被迫辍学。1949年,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,被分配到第十二军卫生科任卫生员。朝鲜战争爆发,他奉命赴朝作战,担任十二军总医院护士长。
在朝鲜,他先是参加过两次大战役。为了救治伤员,他带领45位医护人员出生入死,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,终日奋战在第一线。
战场上,物资短缺是个大难题。运送物资时刻受到敌机的轰炸,供应不足时有发生。凡士林缺乏,就用食用油代替;没有酒精,只好用汽油湊合用;医用纱布不够,用一般布条包扎;固定用的石膏严重不足,有时候就因地取材,用罐头盒子临时固定。
加立山战斗、金城阻击战、元山坑道战中、惨烈的上甘岭战役,他都是亲历者。作为战地医护人员,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仅他率领的护士队伍就牺牲了11位战友,副护士长、一班班长都牺牲了。一位连长亲口告诉他:在加立山,一个连108名战士,前进一公里后,仅剩下13名,不久,连长也受伤了。
在朝鲜战场共度过三年又一个月。一次敌机来扔炸弹,他住的坑道口被炸坏,洞口封死。幸亏旁边坑洞里的一位老军医有经验,沿坑道的窗户把他挖出来,救了一条命。
还有一次,他与女护士赵树华到山上为伤员换药时,途中遭遇敌机轰炸,一颗炸弹扔在他们身边不远处。赵树华反应迅速,立即扑倒在地,他也随之扑倒。奇怪的是好久听不到爆炸声,后来等他俩起来去看时,原来那颗炸弹竟然完好躺在坑里,没有起爆,有惊无险。
第三次是在行军途中,敌机扔下一排炸弹,一块石头被炸飞起来,击中他的右腿膝盖后弯曲部位,裤子被打破一个洞,却不曾伤筋动骨,也未留下后遗症。
1954年春末,他转业到瑞安,虽然几经调动,但一直从事医务工作。1985年,担任瑞安县人民医院院长,到1993年退休后,仍然闲不住,留在医院干。直到2014年,满八十周岁后才回家。
他参加过浙江省第八届党代会、温州市人代会,还担任过瑞安市人大常委会委员;被评为温州市第八届拔尖人才,还是温州市高级联谊人才。
回顾郝权武的一生,在战场上,他是冲锋陷阵的战士;在医院里,他是忠于职守的医生。身临炮火硝烟,他从容不迫;面对荣誉,他淡泊宁静。无论在什么岗位,总是用朴实的行动,体现人生的价值。他是一名好医生,普通老百姓称他是瑞安医务界的功臣,一位有口皆碑的好人。
我曾经多次问及当年战场的情景,他总是淡然回答:比起那些战士,我没什么好说的。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。
追忆他的一生,景仰之余,聊以短文,献上诚挚的敬意,祭奠郝权武医生。
(作者 施正勋)
(编辑:陈良和)